歼-3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同时也是一款隐身多用途歼击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生产,于2004年开始筹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实现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规模化的重要组成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歼-35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总体布局,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具有隐身制空、远距攻面、多源感知、体系融合、弹滑兼备等特点。
2021年10月29日,歼-35验证机首飞。2024年正式列装。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由歼-35等战机编成的舰载机梯队接受检阅。
发展沿革
歼-35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生产的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同时也是一款隐身多用途歼击机。2004年,歼-35开始筹划。2021年10月29日,歼-35验证机首飞。2024年正式列装。2024年11月5日,中国空军在北京组织新闻发布会介绍庆祝空军成立75周年以及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的有关信息,空军装备部牛文博上校宣布歼-35A参与第十五届中国航展。11月12日,歼-15总设计师孙聪院士表示,歼-35会被中国航母搭载。
2025年9月3日,由歼-35、歼-15DH、歼-15DT和歼-15T四型战机组成的舰载机梯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
基本设计
歼-35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总体布局,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具有隐身制空、远距攻面、多源感知、体系融合、弹滑兼备等特点,它还采用集成中央杆帮助飞行员着舰精准操作,并且搭配了一些辅助着舰控制系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实现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规模化的重要组成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此外,大量技术的复用,提高了关键技术的成熟度,使得歼-35技术成熟度高,系统成熟度高,装备的可靠性也大幅提高。并且歼-35采用多种技术措施和体系,实现了更高的隐身指标。
衍生型号
歼-35A作为歼-35的“孪生兄弟”,主要体现在隐身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其采用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主要遂行夺取并保持制空权任务,打击敌方三/四代战斗机、地面/海上防空力量,拦截敌方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
专家分析
歼-35最大的优势是隐形,具备强大的对海对空作战能力,两者高低搭配可以发挥最大战斗力。(评论员宋忠平 评)
歼-35在拿到制空权之后,非隐身的装备可以大量使用,在夺取制空权的过程中可能要使用高水平的隐身飞机来实现,是一个体系化的发展。(歼-15总设计师孙聪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