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丰,1990年2月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狄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2007年,林贤丰进入温州医科大学读书。2013年,他被录取为浙江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2018年,他与导师、骨科专家范顺武教授共同创立了浙江狄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后,林贤丰与范顺武共同成立浙江省首个省级骨骼肌肉退变与再生修复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2022年,林贤丰、范顺武团队与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成功从菠菜中提取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电池”——类囊体,并通过精密的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2025年9月,林贤丰、范顺武团队从牡蛎科粘附的奥秘中获取灵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碎骨黏“骨02”。
林贤丰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Matter》《Developmental Cell》等发表论文20余篇。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牵头的3款新型促骨修复产品获批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款促组织修复创新医疗器械二类证(中国境内首个)。林贤丰获得了“浙江省医坛新秀”“2025年科学探索奖”“华夏青年医学科技奖”等荣誉。此外,他还担任多本SCI期刊审稿人及瑞士国家科学基金评审人。
人物经历
1990年2月,林贤丰出生。2007年,林贤丰进入温州医科大学读书。2008年,哈佛大学的团队通过脱细胞心脏ECM在全球首次实现心脏器官再生。在温州医科大学读书的林贤丰得知此事后,搭建团队,向这项国内鲜有涉足的尖端技术发起挑战。
2013年,林贤丰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同年被录取为浙江大学骨外科学研究生。2016年,其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2018年,他与自己的导师、骨科专家范顺武教授共同创立了浙江狄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林贤丰与范顺武共同成立浙江省首个省级骨骼肌肉退变与再生修复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2021年,林贤丰与浙江狄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以以医药类第一、总排名第四的成绩,夺得了全国金奖。2025年5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暨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上,林贤丰入选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研究方向
林贤丰主要围绕骨科疾病的代谢机理和再生修复调控研究。
主要成就
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范顺武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 “Suppression of osteoclast multinucleation via a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based spatiotemporally selective delivery system” 的文章。林贤丰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同年,林贤丰、范顺武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成功从菠菜中提取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电池”——类囊体,并通过精密的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以此敲开逆转细胞退变衰老的“时光之门”。其通讯作者是林贤丰特聘研究员/主治医师、范顺武教授和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该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衰老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于2022年12月获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以长文形式刊登,成为中国骨科研究领域首篇登上该杂志的文章,并在国内外累计获100余次引用。截至2025年8月,其研究已入选中国载人航天应用工程项目,计划搭载神舟飞船21号开展空间站在轨试验。
2025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林贤丰、范顺武团队从牡蛎科粘附的奥秘中获取灵感,突破百年医学难题,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骨02”碎骨黏。它可普遍用于大小骨折碎片的黏合固定,未来有望减少或替代传统金属内固定物的使用,可能实现一针就能治愈骨折,为骨科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治疗模式革新。
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1、LinXF;et al;Fan S*.A smart nano-sacrificial layer on the bone surface prevents 骨质疏松症 through acid-base neutralization regulated biocascade effects. J Am Chem Soc. 2020 Sep 22. doi: 10.1021/jacs.0c07309.
2、Chen P;et al;Fan S* andLin X*.Desktop-stereolithography 3D printing of a radially oriented extracellular matrix/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 bioink for osteochondral defect regeneration.Theranostics.2019 Apr 13;9(9):2439-2459.
3、QiuP;et al;Lin X*and Fan S*.Periosteal matrix-derived hydrogel promotes bone repair through an early immune regulation coupled with enhanced angio- and osteogenesis.Biomaterials. 2020 Jan;227:119552.
4、Su M;et al;Lin X*. Preparation of Decellularized Triphasic Hierarchical Bone-Fibro软骨Tendon Composite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Enthesis Regeneration.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2019 Oct;8(19):e1900831.
5、Lin, X.;et al;Qin, A.*; Fan, S.*, Periosteum Extracellular-Matrix-Mediated Acellular Mineralization during Bone Formation.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2018 Feb;7(4). doi: 10.1002/adhm.201700660.
6、Lin, X.#.;et al; Fan, 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Chronic Knee Pain Due to Osteoarthritis: A Meta-Analysis.J Bone Joint Surg Am(TOP期刊),2016, 98 (18), 1578-85.
7、Lin, X.#;et al; Fan, S.*; Chen, P.*; Zhao, X.*, Biphasic hierarchical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 for osteochondral defect regeneration.Osteoarthritis 软骨,2018 Mar;26(3):433-444.
8、Wang, S.#;et al;Lin, X.*, Decellularized tendon as a prospective scaffold for tendon repair.Mater Sci Eng C Mater Biol Appl2017, 77, 1290-1301.
9、Zhao, C.#;et al;Fan, S.*andLin, X.*, Preparation of decellularized biphasic hierarchical myotendinous junction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muscle regeneration.Acta Biomater(TOP期刊).2018 Mar 1;68:15-28.
10、Zhang, J. F.#;et al; Chen, P. F.*andLin, X. F.*,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胫骨 and Calvarium-Derived Decellularized Periosteum Scaffolds.Acs Biomater Sci Eng2017, 3 (12), 3503-351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