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生,1962年10月6日出生,江苏省启东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水稻专家,生前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种业学科负责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种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7月,张红生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同年9月,他进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专业,并于1985年9月获硕士学位。随后,他继续在该校水稻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于1988年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2001年,张红生开始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2012年,他开始兼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业科学系系副主任。次年12月,张红生开始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及直属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2015年6月,他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20年5月,张红生转任南京农业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2025年7月28日,张红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2岁。
张红生主要从事水稻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与基因的分子定位;开展水稻种子遗传、种子加工、贮藏、处理、检验等研究,以及种业教学、管理等研究工作。其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0多项,出版专著5本。在PNAS、PlantCell、Ri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180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2年10月6日,张红生出生。他是江苏省启东市人。1978年10月,他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并于1982年7月毕业;同年9月,他随即进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专业,并于1985年9月获硕士学位。此后,他继续在该校水稻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于1988年4月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1年,张红生出任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植物育种系博士后。1998年,他开始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1年2月,张红生开始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2012年1月,他开始兼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业科学系系副主任。
2013年12月,张红生开始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2014年,张红生受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委托,每年主持承办“全国作物商业化育种新技术”培训班。2015年6月,他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20年5月,张红生转任南京农业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同年12月,他开始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
人物逝世
2025年7月28日,张红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2岁。
研究方向
张红生主要从事水稻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与基因的分子定位;开展水稻种子遗传、种子加工、贮藏、处理、检验等研究,以及种业教学、管理等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张红生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转基因专项和高校博士点基金等课题50多项,授予发明专利32项,出版专著5本。在PNAS、PlantCell、Rice、JExpBot、PlantMolBiol、TAG、PLOSOne、FEBSLetters等中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180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注】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张红生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7名,硕士研究生42名。
主要兼职
张红生曾兼任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种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稻米产业协会理事。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百万农村青年学科技”活动专家导师团成员,南京市科协南京党建网站“农业科技顾问”,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技术专家。此外,他还曾担任《中国水稻科学》《遗传》《分子植物育种》《植物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作品
参编书籍
【注】仅收录部分
论文作品
英文
【注】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中文
【注】仅收录部分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科研获奖
教学获奖
参考资料: